入夏以來,急診科陸續(xù)接診近30例急性胃腸炎患者。幾天前更一次性接診9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,好在救治及時,9例患者的腹痛、腹瀉、惡心、嘔吐癥狀均得到緩解,未出現(xiàn)其他并發(fā)癥。
急診科提醒大家,要防止病從口入,注意飲食衛(wèi)生是預防急性胃腸炎的最主要措施,兒童可以考慮接種輪狀病毒疫苗。處理食物過程中應注意以下4個方面:
1、烹飪:確保食物加熱足夠的時間,以殺滅可能引起急性胃腸炎的病原體。
2、分隔:將生、熟食物分隔開,避免交叉感染,特別是生肉、魚類、貝類、蛋類。
3、冷藏:食物如果不是馬上食用,應冷藏保存,低溫可以延緩病原體的繁殖生長。
4、清潔:保持餐具和臺面清潔,經(jīng)常清洗雙手,尤其是進餐前或處理生鮮的肉、蛋、魚、貝類之后。
另外,夏秋之際街頭小吃增多,飯店聚會增加,急診科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,一定要提高警惕,發(fā)現(xiàn)有異味的食物,盡量別吃,以免引起急性胃腸炎。
夏秋季腸道疾病發(fā)病較冬春季明顯增多,這也是符合胃腸道疾病的發(fā)病特點的。夏秋季溫度較高,食物中的細菌、真菌繁殖加快,而細菌真菌的大量繁殖需要利用食物中的有機物,食物中的有機物大量分解,從而導致腐敗變質(zhì)。如果人們誤食了腐敗變質(zhì)的食物,細菌、病毒就會進入人體,引發(fā)以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乏力、納差、發(fā)熱等為癥狀表現(xiàn)的急性胃腸炎,腹瀉是我們最常見的急性胃腸炎癥狀。
急性腹瀉的定義為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,總量超過250g,持續(xù)時間不超過2周的腹瀉。糞便性狀可為稀便、水樣便、黏液便、膿血便或血樣便,可伴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痛或發(fā)熱等全身癥狀。由急性腹瀉引起的并發(fā)癥可能有較明顯的脫水、電解質(zhì)紊亂和全身中毒癥狀,如發(fā)熱、煩躁或萎靡、嗜睡,甚至昏迷、休克。夏季急性腹瀉多為細菌性感染,秋季腹瀉多為病毒性感染。
急性腹瀉的治療一般分為飲食治療和補液治療兩種。
1、飲食治療:
絕大多數(shù)未發(fā)生脫水的腹瀉病患者可通過多飲含鉀、鈉等電解質(zhì)且有一定含糖量的運動飲料,以及進食蘇打餅干、肉湯等補充丟失的水分、電解質(zhì)和能量。腹瀉尤其是水樣瀉患者的理想飲食以含鹽的淀粉類熟食為主,補充能量和電解質(zhì)。餅干、酸奶、湯、熟制蔬菜也是較好的選擇。部分患者因腹瀉可能發(fā)生一過性乳糖酶缺乏,最好避免牛奶攝入。糞便成形后,飲食可逐漸恢復正常。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一般不需要禁食,如有較嚴重嘔吐的患者則需要禁食,口服補液療法或靜脈補液開始后4h內(nèi)應恢復進食,少吃多餐(建議每日6餐),進食少油膩、易消化、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食物(谷類、肉類、水果和蔬菜),盡可能增加熱量攝入。避免進食罐裝果汁等高滲性液體,以防腹瀉加重。
2、補液治療:
輕度脫水患者及無臨床脫水證據(jù)的腹瀉患者也可正常飲水,同時適當予以口服補液治療,水樣瀉及已發(fā)生臨床脫水的患者應積極補液治療。口服補液鹽(ORS)應間斷、少量、多次,不宜短時間大量飲用。但有下述情況應采取靜脈補液治療:①頻繁嘔吐,不能進食或飲水者;②高熱等全身癥狀嚴重,尤其是伴意識障礙者;③嚴重脫水,循環(huán)衰竭伴嚴重電解質(zhì)紊亂和酸堿失衡者;④其他不適于口服補液治療的情況。靜脈補液量、液體成分和補液時間應根據(jù)患者病情決定。脫水引起休克者的補液應遵循“先快后慢、先鹽后糖、先晶體后膠體、見尿補鉀”的原則。